招生技巧:数学个性化辅导方案
日期: 年 月 日
学员编号: 年 级: 高三 总课时数: 班主任: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数学 辅导时间:高考前结束 学科教师: | |
学生的基本情况 | |
望保持的优点 | 初步感觉有待改进地方 |
1.比较踏实。2.上进心比较强。3.上课比较认真。4.能按时完成作业。 | 1.基础不全面,不扎实,知识的漏洞比较多;知识点的系统性不足,有待归纳完善。2.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学习方法不是很科学。3.学习习惯有待改善,如实在不会的题可以问老师,跟同学讨论等;4.时间管理需要改进。 |
辅导计划表 | ||||
序号 | 辅导内容 | 预计时间 | 教学时间 | 备注 |
1 |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一个向量与非零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运算、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题、与三角函数的综合题平面向量数量积、常用模的等式与不等式、有关数量积的综合 | 2小时(已上) | 第1次课 | 此教学时间可能会依据学员实际需要以及就读学校校考安排做相应调整 |
2 |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确定圆的方程、的一般方法、常见的圆系方程及其应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中弦的有关问题、求切线方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将代数问题转换为几何问题的能力、利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2小时(已上) | 第2次课 | |
3 |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及性质、利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两个定义解题、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的应用 | 3小时 | 第3次课 | |
4 | 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画方程曲线时,要保持方程变形的等价性、求曲线的交点、求轨迹方程常用的方法、有关轨迹问题的综合题 | 3小时 | 第4次课 | |
5 |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符号、求角的范围、运用三角函数的两种定义(坐标、三角函数线)来解综合题、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三角恒等的证明、学会利用方程思想解三角题 | 3小时 | 第5次课 | |
6 | 利用单位圆、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数轴求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求三角函数值域的常用方法、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三角函数与函数、数列、不等式的综合题 | 3小时 | 第6次课 | |
7 | 变换作图y=Asin(ωx+φ)的图像、性质、填空题、综合题常考点\三角函数模型的常见类型、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应用题、设角为参数、利用三角函数有关知识求最值 | 3小时 | 第7次课 | |
8 | 函数、映射的概念、分段函数与复合函数、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关系式 求函数解析式、定义域、值域常用方法、有关值域的逆向思维问题 | 3小时 | 第8次课 | |
9 |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判断函数单调性的常用方法、抽象函数的单调性、“勾形”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复合函数的单调曲间、单调性的应用、判断奇偶性的一般方法、奇偶性与周期性的关系、图像创新题的解题策略 | 3小时 | 第9次课 | |
10 | 二次函数根与系数关系、二次函数在闭曲间上的最值、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整体代换思想在指数式运算中的应用、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问题、指数函数综合题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利用等价转换思想解决对数函数、指数函数互化、对数函数综合题、幂函数的概念、大小比较、幂函数综合题 | 3小时 | 第10次课 | |
11 |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方程在给定曲间上是否有实解的判断方法、函数零点个数的确定方法、函数建模研究 | 3小时 | 第11次课 | |
12 | 数列的概念、已知数列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重要结论总结 | 3小时 | 第12次课 | |
13 | 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解方法、创新题型、数列的求和公式、数列综合问题、求和方法、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数列综合问题的常用处理方法 | 3小时 | 第13次课 | |
14 |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根据条件和性质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比较大小问题、利用不等式求范围、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应用、含参数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恒成立问题 | 3小时 | 第14次课 | |
15 | 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平面区域问题、线性规划、线性规划的应用、运用不等式求最值、两个正数和与积的互化、重要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3小时 | 第15次课 | |
16 | 导数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几何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函数极值的定义、最大值与最小值、求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 3小时 | 第16次课 | |
17 | 异面直线的判定、平移过程中的空间想象能力、点线共面、平行关系、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的证明 | 3小时 | 第17次课 | |
18 | 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线线垂直的证明、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线面垂直、线线垂直的综合判定 算法与流程图、程序框图、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的理解、 | 3小时 | 第18次课 | |
19 | 简单的随机抽样、系统抽样、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应用 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 | 3小时 | 第19次课 | |
20 |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逻辑连接词、量词。全称命题及存在性命题真假的判定、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反证法的应用 | 3小时 | 第20次课 | |
21 | 填空题综合习题复习(一) | 3小时 | 第21次课 | |
22 | 填空题综合习题复习(二) | 3小时 | 第22次课 | |
23 | 解答题综合习题复习(一) | 3小时 | 第23次课 | |
24 | 解答题综合习题复习(二) | 3小时 | 第24次课 | |
25 | 整体综合习题复习 (一) | 3小时 | 第25次课 | |
26 | 整体综合习题复习 (二) | 3小时 | 第26次课 | |
27 | 处理学生不会习题,模拟题,冲刺题(一) | 3小时 | 第27次课 | |
28 | 处理学生不会习题,模拟题,冲刺题(二) | 3小时 | 第28次课 | |
29 | 处理学生不会习题,模拟题,冲刺题(三) | 3小时 | 第29次课 |
预期目标 |
1.把缺漏的知识点补上来。2.学会科学地学习和复习。3.掌握解题的方法。4.提高成绩。 |
学科教师建议 |
1.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和课程安排、根据距离高考剩下的时间,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按照计划步骤一步一步地落实复习的内容,加强复习的科学性合理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在踏踏实实地掌握知识点后,重点关注解题的方法技巧,学会做类型题。 |
家长意见 |
家长签名: 签字日期: |